网络三重奏
湖南省林业碳汇发展进展与创新实践
梅泥专业号 | 2025-6-19

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林业碳汇作为重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湖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和林业资源大省,近年来在林业碳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系统梳理湖南省林业碳汇政策体系、项目开发进展、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和典型案例,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全国林业碳汇发展提供参考。

发展背景与资源禀赋

资源基础与生态优势

湖南省森林覆盖率高达59.98%(2023年数据),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02%),森林面积约1.95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6.98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其中湘西、湘南的武陵山、雪峰山、南岭山脉等区域,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碳汇潜力大。

湖南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均温16-18℃,降水充沛(1200-1700mm),林木生长速率快。山地、丘陵占比超80%,退化林地多,适合开展林业碳汇项目。根据省林业局测算,全省森林年固碳量约3000万吨CO2当量,理论可开发碳汇项目规模超2000万亩。

政策环境与发展历程

2016-2020年:探索阶段,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2021年:出台《湖南省林业碳汇行动方案(2021-2025)》

2023年:发布全国首个省级《油茶林碳汇方法学》

2024年:建立武陵山片区碳汇协同开发机制

湖南省林业碳汇政策体系

顶层设计文件

《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2022年):明确“提升林业碳汇能力”作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到2025年建设林业碳汇项目50个,森林蓄积量达到7.1亿立方米的目标,并要求开展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研究。

《湖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2023年):将林业碳汇纳入生态资产交易体系。

《湖南省林业碳汇行动方案(2023-2030年)》:该方案要求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开发50万亩林业碳汇项目的目标,为全国首个省级林业碳汇专项规划。

专项支持政策

除了顶层设计文件之外,湖南省还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针对林业碳汇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支持政策,形成“财政 金融 科技 市场”的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

针对项目开发,对成功备案的CCER林业碳汇项目给予20万元/个的一次性奖励,竹林碳汇项目额外补贴10元/亩(最高不超过50万元)。本省企业购买湖南林业碳汇抵销排放,按交易额的5%给予补贴,年度碳汇交易超100万元的项目,返还30%增值税。国有林场碳汇林单独列支防火防虫专项经费。针对碳汇金融,省财政贴息3%的“碳汇贷”,最长贷款期限15年,采用创新“未来碳汇收益权质押”模式(林权抵押率最高可达70%)。省绿色发展基金下设20亿元林业碳汇子基金,对VC/PE投资碳汇项目给予1.5倍风险补偿。在技术层面,湖南省提供免费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分辨率达0.5米),推广“无人机 激光雷达”测绘,设备购置补贴40%,对主导开发国家级碳汇方法学的单位奖励100万元,重点支持竹林、油茶林等特色方法学研究,建设了“湘林碳汇”大数据平台,推广构建省级林业碳汇“一张图”,实现项目开发-监测-交易全流程线上化,并接入省区块链政务平台确保数据可信。

地市创新实践

长沙市:全国首创“碳汇商品房”制度(购房赠送碳汇权)、开发“星城碳惠”APP,市民通过植树认养积累碳积分(1积分=1kgCO2)、全国首创“城市绿地碳汇计量方法学”,已认证五一广场等商圈绿地碳汇、三一集团等企业定向采购“长沙碳汇包”用于员工差旅碳中和。

株洲市:中车株机等企业开展“每卖一辆车种植一亩碳汇林”、建立工业碳足迹与林业碳汇的动态抵消机制、醴陵市陶瓷产业园配套建设3000亩碳汇林。

张家界市:建立“世界遗产地碳汇保护专项基金”,天门山景区实行“门票含碳”制度(每张票含0.1吨碳汇)、开发“峰林碳汇”VR监测系统,游客可实时查看碳汇效果、武陵源区试点“酒店能耗-碳汇动态平衡”计划。

湘西州:试点“碳汇 非遗”模式(苗绣产品附加碳汇价值)、十八洞村开发“精准扶贫碳汇林”,收益的40%用于村民分红、全球首单“碳汇预期收益权信托”在吉首发行。

怀化市:沅陵县与深圳建立“山海碳汇协作”,定向供应大湾区企业、通道侗族自治县开发“民族村寨保护碳汇项目”。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推行“稻-林”轮作碳汇模式、澧县首创“柑橘林碳汇方法学”,测定果树固碳参数。

益阳市:桃江县建成全国首个“竹碳小镇”,涵盖碳汇林、竹炭加工、碳交易、开发“竹碳纤维”新材料,每吨产品封存2.8吨CO2、创新“竹碳汇期权”模式,安化黑茶企业提前锁定碳汇。

项目开发进展与典型案例

整体开发情况

截至2024年9月:

备案项目:38个(占全国6.2%)

开发面积:420万亩

预计年减排量:150万吨CO2当量

交易规模:累计成交额2.8亿元

标志性项目案例

湘西八面山油茶碳汇项目

创新点:全国首个应用《油茶林碳汇方法学》的项目

规模:10万亩油茶林,年减排量5.2万吨

收益分配:建立“532”模式(50%农户 30%村集体 20%管护基金)

张家界武陵源碳汇旅游项目

特色:全国首个“景区门票碳汇抵扣”机制

成效:2024年累计抵消游客碳足迹1.8万吨

技术:应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巡检的碳汇监测系统

洞庭湖湿地芦苇碳汇项目

突破:开发“湿地-森林”复合碳汇方法学

生态效益:恢复湿地3万亩,固碳量提升40%

面临挑战与发展建议

挑战

林权结构复杂:集体林占比超70%,小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技术门槛高:碳汇监测需遥感、GIS等专业技术,基层人才匮乏(全省仅23%县区具备自主碳汇计量能力)

成本收益失衡:项目开发成本约8-12元/吨,当前碳价覆盖不足(广东碳市场林业碳汇均价62元/吨,湖南仅48元)

交易渠道单一:主要依赖CCER重启,地方碳普惠市场流动性不足。

碳汇逆转风险:近5年因病虫害/火灾导致3个项目碳汇量损失超20%。

发展建议

推广”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集体)、承包权(农户)、经营权(碳汇公司)分离(湘西试点案例,农户以经营权入股,保底收益 50%碳汇分成)

建立”碳汇合作社”:整合零散林地,统一开发管理(益阳桃江模式,17个村联合成立竹碳联社,开发成本降低37%)

开发”小微碳汇包”:将<100亩林地打包开发,采用简化方法学(长沙县经验:30个小微项目打包交易,开发周期缩短至3个月)

建设省级碳汇云平台:集成卫星遥感(高分湖南中心) 地面物联网监测(预算2.3亿元,可降低监测成本60%)

开展碳汇技能培训:在湖南农大,林科大等高校设置”碳汇管理”微专业

组建湖南碳汇交易集团:整合14个市州资源,统一对接全国碳市场(架构:省国资委控股51% 市州参股)

推出碳汇金融产品:开发”碳汇期货 保险 债券”组合工具(创新案例:平安财险”碳汇价格指数保险”)

构建区域碳汇联盟:联合湖北、江西建立”中三角碳汇交易中心”(潜力:三省森林碳汇潜力超2000万吨/年)

结语

湖南省计划2025年实现林业碳汇项目覆盖所有市州年碳汇交易量突破500万吨,打造3-5个国家级林业碳汇试点示范区,形成”碳汇 ”产业融合发展的”湖南模式”。

随着CCER市场重启和全国碳市场扩容,湖南省林业碳汇发展将迎来黄金期,有望成为中部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范。

作者简介
head
作者:
简介: [详细资料]
<
2025 年
7 月
>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Today
手机文集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