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三重奏
大连发掘出距今约180万年完整犀牛头骨化石
梅泥专业号 | 2025-7-15

东北新闻网 2024-10-19 20:05

大连金普骆驼山古生物化石产地再传新消息

发掘出距今约180万年完整犀牛头骨化石

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土脊椎动物化石近万件

近日,大连金普新区骆驼山金远洞古生物化石产地传来好消息,发掘队再次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犀牛头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年研究员王元介绍,这具犀牛头骨化石产自金远洞剖面第四层下部,可初步鉴定为泥河湾披毛犀,距今约160万年到180万年,是近一个月在金远洞采集的第四具犀牛头骨化石,在一个化石点发现这么多保存完整的犀牛头骨尤为珍贵。

骆驼山古生物化石发掘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当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和大连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刘金远根据当地市民提供的线索,对骆驼山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发现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洞穴堆积,取名为“骆驼山金远洞”。

2018年,大连金普骆驼山古生物化石发掘科研项目正式启动。数年间,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国家博物馆、沈阳师范大学、大连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开启院地合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系列发掘、修复、科研工作。其间,又陆续发现并命名听海洞、望海洞、穿海洞等洞穴化石点。

截至目前,骆驼山已出土包括金普巨副骆驼、纳玛古菱齿象、草原猛犸象、泥河湾巨颏虎、桑氏硕鬣狗、德宁格尔洞熊在内的属种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近万件,2018年以来修理登编标本4000多件,其中很多是东北乃至全国首次发现的新种类。经发掘后复原、装架的金普巨副骆驼等多个动物化石骨架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持续展出。

金昌柱表示,骆驼山化石产地作为新生代化石群的典型代表,是中生代“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之后的重要时代延续,进一步完善了辽宁中生代、新生代古生物化石体系,不仅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也为东北亚地区的生物演化和环境变迁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科研意义。

骆驼山古生物化石发掘科研项目是我省近年来不断加大古生物化石保护力度的缩影。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我省已先后完成10个抢救性发掘化石项目,累计完成1700余件化石的等级鉴定,完成全省12家化石馆藏单位4000多件化石的备案入库工作。

(辽宁日报记者 刘璐)

作者简介
head
作者:
简介: [详细资料]
<
2025 年
7 月
>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Today
手机文集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